目前,种植牙已成为牙齿缺损的常规修复方式。然而,种植牙费用较高,使得其市场渗透率长期较低。尽管国内种植牙研发生产企业仍面临着技术瓶颈,但在政策支持、医疗环境改善、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种植牙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本土企业将加快崛起,推动价廉质优的种植牙产品惠及更多患者。
材料研发热度高
种植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植入牙槽骨组织内部充当牙根的种植体、裸露在外部的修复牙冠,以及穿过牙龈将种植体和修复牙冠相连的基台。此外,在种植牙过程中,往往还要用到骨修复材料和口腔修复膜材料等。其中,种植体属于人体植入物,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较高,在种植牙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理想的种植体材料应具备无毒性、无致敏性、无致癌致畸性等安全特性,且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力学性等性能优良。
目前,我国已上市种植体产品所用材料主要包括四级纯钛(TA4)、Ti-6Al-4V钛合金和钛锆合金。其中,TA4的材料性能较好,能有效满足口腔种植体功能发挥的条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与纯钛相比,Ti-6Al-4V钛合金的耐腐蚀性、可加工性更好,临床应用较多,但其可能会释放极微量的钒和铝离子,对人体造成危害;钛锆合金的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目前仅在少数进口产品中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正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型种植体材料。新型钛合金材料(如钛铌合金、钛铝铌合金、钛铌锆合金等)、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均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部分材料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
市场规模增速快、空间大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美团医疗联合MedTrend医趋势及其旗下Med+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种植牙数量已从2011年的13万颗增长至2020年的约406万颗,年复合增长率达48%(详见图)。
从消费端来看,种植牙费用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费和材料费。单颗种植牙费用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价格差异主要与种植牙材料、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以及医疗机构性质等因素有关,行业内各项细分费用透明度目前仍较低。根据火石创造测算,通过综合全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种植牙价格水平,假设单颗种植牙费用平均为8000元,2020年我国种植牙终端市场规模约为324.8亿元。
需要关注的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种植牙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目前,韩国的种植牙渗透率达到5%以上;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种植牙渗透率大多达到1%以上;而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仍不到0.1%。
从核心材料种植体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当前,国内市场份额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其中,韩国奥齿泰和登腾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占据过半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则主要被欧美品牌占据,如瑞士士卓曼,瑞典诺贝尔,美国登士柏西诺德、汉瑞祥、捷迈邦美等。
国内种植体企业目前竞争力较弱,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市场份额不到10%。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种植体研发企业进入该领域时间较短,在产品临床应用时间和品牌建设方面缺乏积累;二是在材料运用、表层处理工艺以及产品稳定性方面,国产种植体与高端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早期获批的国产产品技术,目前已基本被淘汰,极大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种植体的认可度。由此可见,种植体国产化率亟待提高。
多方因素利好行业发展
种植牙具有较高的消费属性,其行业发展状况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由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种植牙的渗透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已从2013年的18311元增长至2021年的35128元,年复合增速达8%以上。这无疑是推动种植牙行业增长的内在动力。
口腔医疗机构和口腔执业医师数量的增长为种植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医疗基础。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我国民营口腔医院数量已由2011年的149家增长至2019年的723家,年复合增速达22%;2019年,我国口腔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的数量达24.5万人,2016—2019年,年复合增速达13.6%,实现了较快增长。
同时,医疗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明显。近两年来,国家和地方多次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大幅降低了医用耗材的终端价格。今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议释放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聚焦种植牙等品种的信息,并透露种植牙集采方案已基本成熟。作为口腔材料领域的高值产品,若种植牙被纳入集采范围,势必会有明显的价格降幅,这将有助于促进需求释放。
此外,种植牙一旦纳入集采,将对国内种植牙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国内企业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刺激国产种植体行业加速发展。(作者单位:火石创造)
同类
一周药械审批:安斯泰来、恒瑞医药、哈药股份
安斯泰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获批上市8月5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安斯泰来(ALPMY.US)申报的氢溴酸吡西替尼片已经获批上市。根据安斯泰来官网资料,吡西替尼是一款JAK抑制剂,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
0评论2025-05-06123
专家:单克隆抗体是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发展方向
传染病防控科技创新研讨会4日在北京举行,多名专家和学者对完善优化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展开讨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主任医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副会长殷文武介绍,狂犬病是我国
0评论2025-05-06107
一周药械审批 华熙生物、信达生物、罗氏……
【药械审批】华熙生物获中国第二张复合溶液械三批证7月30日,华熙生物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成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43131359,适用范围是“纠正颈部皱纹”。信达生物抗CEA/DR5
0评论2025-05-06126
比奇珠单抗强直性脊柱炎适应证获批上市
优时比自研的生物制剂比奇珠单抗(商品名:倍捷乐)1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通知,适用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成人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是
0评论2025-05-0694
武汉专家创新直肠癌疗法 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9.8%
武汉协和医院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胃肠肿瘤多学科团队创新提出“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疗法”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模式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9.8%。病理完全缓解率指手
0评论2025-05-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