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师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独家”中药还能高枕无忧吗?地方增补清退、临床限制使用

   2022-07-04 19600
导读

“独家”是商业价值的底气,中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然而,医保支付改革、临床重点监控目录、国家药品集采等政策环境不断调整,曾经靠一款“独家”中药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中药企业正在承受巨大压力。6月29日,《2022年

“独家”是商业价值的底气,中医药企业也不例外。
 
然而,医保支付改革、临床重点监控目录、国家药品集采等政策环境不断调整,曾经靠一款“独家”中药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中药企业正在承受巨大压力。
 
6月29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公布;文件发布第二天,6月30日为期三年的医保地方增补目录消化正式收官。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自7月1日开始,半年过渡期之后,我国将在2023年1月1日正式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截至目前,多省多批增补药品清退工作持续落地,天津、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江西、黑龙江、甘肃、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大批药品被调出医保目录并明确停止报销的时限。
 
以近期发布的江西省《将过渡期保留中成药调出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其中,对50个省增补中成药(以药品名称计)的医保支付标准进行调整,其中43个药品自2022年7月1日零时起医保停止支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突出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随着地方商业型“惠民保”补充保障,国家医保统一目录清单,取消地方目录是既定的大方向。
 
事实上,在过去的地方医保目录当中,“独家中药品种”往往占据着乙类补充目录相当大的比重。如今,随着全国医保目录统一,省级医保目录增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正式宣告了部分缺乏足够临床价值的“独家”中药品种光芒褪尽!
 
01、“独家”中药价值几何?粗暴销售模式迎来挑战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省为了发展经济,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允许地方开办中药厂,中药因此迎来发展热潮。在涌入市场的大批量中药竞争脱颖而出,“独家”中药成了众多中药厂的不二之选。
 
然而,在“地标转国标”之后,早年的工艺、原料、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标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部分“独家”中药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今的临床用药场景和要求。
 
除此之外,中药中独家品种众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省级招标政策设计,独家品种没有竞争企业,能够拥有更大的价格主动权,比起多家品种竞争降幅小,销售收入增速较快;地方医保考虑到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以往对于本地企业生产的“独家”品种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增补的方式纳入省级医保目录。
 
时至今日,无论是院内市场,还是基层市场,大部分“独家”中药已迈入大浪淘沙的阶段。
 
由于部分中药独家品种产品销量大、覆盖医疗机构多、科室广,重点监控目录风险巨大,一系列影响因素叠加下,部分曾经的重磅独家品种遭遇到空前危机。
 
以血栓通注射液“一品独大”的中恒集团为例,从企业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均可以看出,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和血栓通注射液的销售量相比往年呈现下滑趋势。
 
(文/小编)
 
反对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haoyishi.net/news/show-13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